天津渤?;ぢ毥碳瘓F:深化職教模式改革 促進融合創新發展
2018/7/19 15:22:49
出處:天津日報
瀏覽:
1014次
字體:
大
中 小
打印本頁
近年來,天津渤?;ぢ殬I教育集團堅持“立足化工、面向社會、服務經濟”的辦學宗旨,集合集團資源稟賦優勢,吸納社會職教資源,為渤化集團產業發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研發機構多方合作,共同育人的長效機制。走出了一條具有化工特色的集團化辦學創新之路。
傳承工匠精神
組建“雙棲”教師隊伍
職教集團始終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雙棲”教師培養體系。形成了一支由中科院院士掛帥,知名專家為顧問,以教授為領軍,以雙高(副教授、高工)為專業帶頭人,以雙師型副教授為骨干的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目前,職教集團有國家級、省部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教學名師10人,名校長1人,工匠精神在這里得到了良好的傳承。
同時,大力推行新教師“上崗、適崗、勝崗”三階段的培養機制建設,建立青年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推進在崗專業教師每年下企業實踐的管理制度。積極選聘渤化集團所屬大中型企業的技能大師、能工巧匠到學院兼職任教,目前總人數已近300名。
校企深度融合
共建實訓基地
職教集團通過校企深度融合培養企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著力開發教學資源,建設實訓基地。其中,校內實訓基地以保證學生進行基礎性、規范性和通用性的技能訓練和專業理論學習為主;校外實訓基地主要通過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資源,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主。在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師生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共同開發標準體系
弘揚百年化工傳統文化
通過職業崗位群分析,確定職業崗位群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培養的需求,建立專業標準;根據行業產業的發展以及專業特點,構建以能力為本位,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理論實踐一體化、與職業資格標準、行業規范相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數字化教學資源普遍進課程、進課堂,建立滿足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標準;建立學院、行業、企業和第三方評價機構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主體,構建促進職教集團全面發展和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全面打造了專業文化、實訓文化、育人文化、團隊文化和大賽文化品牌,用化工文化的軟實力教育和影響師生,培養職工和學生對化工行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培養新時代侯德榜的傳人。
創新體制機制
搭建人才培養“立交橋”
通過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職業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整合多方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職教集團建設的突破性發展。職教集團繼2015年7月舉辦了京津冀石油和化工行業產教對接會,成立了京津冀石油和化工行業產教對接聯盟,2016年5月舉辦了現代職業教育國際產教對接會之后;于2017年5月年成立了EPIP國際教育聯盟,推動國際間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育事業發展。
職教集團始終堅持行業辦學方向,依托行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作用,構建了渤化特色的現代化工職業教育體系。校企共同制訂科學完備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了渤化職教中-高-本-留人才培養“立交橋”,支撐了渤化集團乃至石化產業的人才需求具有鮮明的行業集團化辦學創新特色。
產教融合走出去
構建國際交流合作機制
在天津市教委的支持下,天津渤?;ぢ殬I教育集團通過政、行、企、校、研的多方聯動,構建了多項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出臺了《天津渤?;ぢ殬I教育集團國際化行動指引》,指導職教集團國際化合作。
積極拓展境外合作辦學渠道,開展國際合作交流。2016年3月,職教集團在泰國大城府建立的“魯班工坊”正式掛牌成立,為我國職業教育輸出提供了案例經驗。不僅得到了大多東盟國家的認可,也得到了一些相關國家專家的認同。
天津國際化標準的“729”乒乓球裝備推廣至泰國,與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密切相關的項目陸續在魯班工坊建設。未來天津將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加速推進“魯班工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