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紹興市職業教育緊扣“為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服務,為紹興經濟轉型升級服務”的“雙服務”主線,堅持突出企業需求導向,市本級每年投入經費近1000萬,培養學生技能水平,促進職業教育內涵升級,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一、合作培養明確技能方向
紹興市職業教育大力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積極營造“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氛圍,開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訂單培養對接企業技能標準。學校與企業共同“訂數量、訂質量、訂規格”,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三對接”。學校主要負責招生與教學,引進企業文化,開辟選修課第二課堂,促進學生技能由“要我學”到“我要學”轉變;企業負責畢業生實習與就業,派出技術骨干,提升學生技能由“要我做”到“我會做”發展。目前,全市20所中職學校共有訂單班97個,培養學生4258名,畢業生到訂單企業就業比例達97.8%。以諸暨技師學院為例,現有“菲達班”、“海亮班”、“萬安班”等企業訂單冠名班15個,很好地滿足了企業用人與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
現代學徒制指導崗位技能規范。通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指導學生崗位技能規范。全市現有國家部級試點學校1所,省級試點學校7所,90%的學校參與現代學徒制試點。各校立足于“一核心”、“兩主體”、“六共同”,按“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途徑,為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如柯橋區園藝學校實行“塔式”新型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設置“教師塔”、“課程塔”、“師傅塔”和“技能塔”,能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崗位技能操作,使之更加安全規范。
二、拓展渠道豐富技能實踐
倡導“做中學、賽中練”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拓展渠道搭建平臺為學生提供技能實踐的機會。
教學工廠夯實技能基礎。企業把生產車間、生產線搬進學校,把企業的環境、項目、資源投入學校,教學工廠功能實現四個“合一”:生產車間和實習車間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習與生產合一,作品與產品合一,有利于學生夯實技能基礎。目前,紹興市“中等職業教育內涵提升工程”共立項市級教學實訓示范工廠9個。如上虞區職教中心的高新教學工廠,為陽光集團生產扳罩機、磨絲機、合罩機等燈具專用設備,為臥龍集團生產Y系列電機專軸等產品,目前已安排機電專業200余名學生參加生產項目實訓,實現年均產值200萬元,利潤20萬元。
實訓基地強化技能應用。實訓基地兼具生產和教學功能,為在校學生提供了教學實訓和頂崗實習的場所。全市職?,F有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10個,省綜合性公共實訓基地3個,省級實訓基地34個。這些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素養和技能的提升提供了極大便利。如“紹興中專與浙江萬豐”人才終端孵化基地為機電專業學生提供專項實習崗位100余個,輔助及流動性崗位50余個,每年培訓學生150人次,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競賽比拼提高技能水平。堅持發展職業技能,通過各級各類競賽為學生搭建成功的舞臺。一方面通過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職業能力大賽(學生技術技能類)“面向人人”賽項抓技能普及;另一方面通過組隊參加市級及以上比賽促技能拔尖。2017年10月,紹興市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原該校畢業生)鄭科獲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管道與制暖項目第七名,受到了李克強總理和袁家軍省長的親切接見。
三、非遺傳承接力技能文化
在現代文明沖擊下,老物件、老技藝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許多非遺項目傳承遭遇困難。紹興市職業教育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黨團共建、大師引領、非遺培訓等方式,使非遺項目能夠活起來、傳下去。
與時俱進提升技能內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紹興市職業教育能與時俱進,把非遺技能傳承與黨團建工作相結合,賦予專業技能新內涵。紹興市中等專業學校黃酒工藝專業與中糧集團紹興酒有限公司合作,簽訂“產教融合 支部共建”協議,建立“校企黨團共建 人才共育基地”,在“師傅帶徒弟”的基礎上,推行“黨建帶團建”,將團支部建在車間里,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品質。
大師引領促進技能發展。拜非遺傳承人為師,一方面與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促進非遺項目的活態傳承,另一方面通過改革創新實現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的創新融合。嵊州市職教中心聘請了木雕非遺傳承人張瑜大師到校上課并建立工作室。秉承“教室就是創作間,作品就是產品”的工作室教學理念,學生的一個作業就能夠賣出萬元的價格,木雕專業一年能夠接下50萬元左右的產品訂單。
對外培訓推廣專項技藝。為進一步推進非遺項目的傳承,紹興市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對外項目技能培訓、體驗活動,推廣專項技藝。諸暨技師學院的火烙葫蘆和棕編專業現為諸暨市科普教育實踐基地,每年對外開展社會人員技能培訓,并為市內中小學和幼兒園提供走校參觀、課程選修、技能體驗等實踐教育活動,年培訓人數超過500多人次,為進一步倡導、弘揚、傳承古越葫蘆民藝制作和棕編做出了示范推動作用。
四、產教融合助推技能發展
圍繞“企業出題——學校接題——教師析題——學生破題”的主線開展校企技術合作,產教融合促進創新創業,助推學生技能發展。紹興市中職學校共發明專利278項,其中14.4%得到了推廣應用。兩年來,全市共獲得省中職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5項,獲得省中職學生網絡虛擬創業大賽一等獎4項。
組建集團技能服務社會。目前,全市共建有職教集團和聯盟21個,涉及35所中高職院校、53個政府部門、33個行業協會、16個科研機構、467家企業。職教集團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開發校本教材、開展企業職工培訓、致力于服務社會,滿足整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如上虞區職業中專虞舜餐飲合作聯盟在2017年上虞“四季仙果之旅”生態休閑旅游節期間,師生參與接待游客1207.07萬人次,促進了上虞旅游行業的發展。
“雙千計劃”共解技術難題。實施以“千名教師下企業”和“千名技師進校園”為主題的“雙千計劃”,教師和企業、技師與校園零距離接觸,產教融合共解技術難題。如新昌技師學院參與企業課題100余項,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為企業解決了20余項,其中空心膠囊自動分選輸送機已經由新昌縣通輝機械投入生產,現已在全國20家膠囊生產企業生產線上使用,實現了膠囊的全自動化輸送,節約了60%的用工成本,提升了膠囊生產的合格率。
創業孵化放飛技能夢想。紹興市通過“中等職業教育內涵提升工程”共立項創新實驗室、創業基地13個,為學生創業孵化放飛技能夢想提供了場所。如諸暨技師學院的“育才1號電商創業園”,開設淘寶店70多家、微店50多家,每年培育電商實用人才1500多名,為學生未來創業就業打下扎實基礎。